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筆記術」標籤的文章

為什麼我不寫 Journal 日誌?以及我如何快速記錄臨時想法

圖片
前幾天颱風夜,《 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》進行了一場新書讀者 QA 線上活動,沒想到還有將近 50 位朋友上線,我們也一一回答了讀者提出的問題,其中有一個問題是:「先記錄工作時的步驟跟想法在當天的journal(利用 heptabase ),但下班後就很累,就不想處理,等到週末累積更多資料後更不想動,結果就是好多暫存資料分散在 Journal 中,這要怎麼辦呢?」

AI 如何與寫筆記結合?我最常利用的 6 種提升筆記效率功能與案例

圖片
這一年來在許多堂 ChatGPT 與 AI 工具課程中,總會有學員問我: 「 Esor 那麼熱愛寫筆記,那會利用哪些 AI 功能或工具在寫筆記這件事情上呢?」今天這篇文章將介紹我會如何利用 AI 工具提升筆記效率,幫助自己更好地管理任務和資料。 其實,最一開始的時候,我會覺得 「自己動手寫筆記」 才是筆記,所以反而刻意沒有深入研究 AI 筆記的特殊應用。(延伸閱讀: 連續寫了 101 則每月待辦清單,為何我仍堅持手動撰寫子彈筆記? )

寫筆記的時機:什麼時候要收集、記錄、規劃或覆盤?我的經驗談

圖片
比起筆記「整理」,「寫」筆記,也就是完成筆記的血肉內容是更重要的事情。但是,「寫」筆記也可能花掉我們許多的時間,甚至導致筆記寫得很漂亮,執行卻因為沒時間而零零落落。也有可能寫出架構完整的筆記,但執行時根本無法依照架構執行,於是最後筆記依然只是擺飾,筆記寫筆記的,我做我的,等於筆記根本沒有在真正行動中派上用場。

好筆記是修改而非規劃出來的,以如何區隔專案任務筆記為例

圖片
對於筆記,我們有一個根深蒂固,但其實不太有效果的習慣,也可以說是迷思: 花了許多力氣設計、規劃、撰寫出筆記後,就把筆記當作只能看、不能改的東西, 如果不能照著做而要改動,就是我的問題而非筆記問題 ,於是總是在思考 如何花更多力氣在「一開始」就能寫出完美筆記 。

如何為筆記命名,建立搜尋規則?我的標題、分類、標籤命名法

圖片
傳統的筆記方法,希望筆記出現在準確又固定的位置,但往往筆記一多就變得不好管理,管理不好則讓找到資料變得更加困難。但是在數位筆記的世界,筆記不一定有固定位置,反而可以更有彈性的在各種不同需求情境中出現,只要需要時搜尋得到,其實就代表整理完成。 搜尋,是更好的整理,而這就和如何命名筆記標題,有很大的關係 。

寫筆記就是練習心智運動,分享防彈筆記法幫我做好四種心理鍛鍊

圖片
寫筆記,就像運動,運動鍛鍊的是肌耐力與心肺能力,而寫筆記鍛鍊的是我們的思考與心智應變能力。

先寫事前整理筆記,如何一邊開會行動一邊完成有效筆記的作法

圖片
當我們在會議中、學習過程中,總是打開空白筆記頁面從零開始記錄,有時候甚至會覺得當下快速筆記就已經來不及了,更不用說當下還能做有效的整理與思考 。但是,這樣一來雖然當下記錄了許多流水帳,可是之後想要整理這些資料時,反而事後變得更難整理,為什麼呢?大概有三個原因:

搶先預購《防彈筆記法》獲得限時限量書卡、報名參加導讀會!

圖片
跟電腦玩物的讀者分享一個好消息,我的新書 《防彈筆記法:簡單輸出式筆記架構,保護高產出、高效能心流》 將在 7/14 禮拜四(今天)於博客來開放獨家預購, 在獨家預購中會送給大家一套20張的筆記書卡 ,每張書卡是一面書中的筆記流程圖,搭配一面筆記法格言,讓大家可以快速抓住這次「防彈筆記法」的重點,也可以插入自己正在閱讀的書籍中、正在撰寫的筆記本中當作書籤使用。

[卡片盒筆記法-3] 如何從暫時筆記到永久筆記?如何建立筆記連結?

圖片
相信很多朋友喜歡卡片盒筆記法,下面這段話功不可沒,《How to take smart notes》(歡迎也參考中文版:《 卡片盒筆記:最高效思考筆記術 》)中一段很有啟發的話:「有時候我們的學習、行動是很難有計畫的,如果什麼都要計畫好才去做,我們甚至可能無法學會說話。學習就是在廣泛的接收各種知識的過程中,轉化出自己的想法、觀點。」所以:

如何用永久筆記管理變動資訊?我的疫情期間健康生活筆記經驗談

圖片
通常一個專案或任務只要執行的時間一長,一定不斷的有新變動,一直都會有新的資料出現,這時候我們可能開始在自己的資料夾、筆記本中堆積這些新內容,但時間一久,這些資料、檔案、文件、筆記開始變得錯亂、重複, 雖然資料都儲存下來了,但我們卻無法高效率的找到相關的資料?也沒辦法快速準確的使用需要的資料?明明我都很努力地記下來,為什麼還會變成這樣呢?

把筆記寫成一本屬於你自己的書,寫作式筆記的四個步驟

圖片
近期的一次 筆記課程 中,有學員忽然冒出了這樣一句話:「 Esor 的筆記看起來好像一本書。 」當下雖然這句話就是一閃而過,大家覺得有趣,不過我自己事後回想,發現自己確實用著寫一本書、製作一本書的精神,在撰寫自己的筆記,而且如果單純只算寫在 Evernote 上的筆記,也已經寫了 15 年上萬則內容。

[高效能職場筆記法-10] 筆記不是複製貼上,改寫資料的3步驟5問題

圖片
工作上常常有很多臨時交辦事項,會議中接收到很多雜亂資訊,感覺自己當下明明有筆記,但是往往過了一段時間之後,客戶指責你怎麼沒有進度,老闆指責你怎麼交代過還做錯,而你覺得明明是對方當初沒有交代清楚。回頭看自己的筆記,愈看愈不甘心,這裡面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? 其實,「職場筆記」不只是要能接住、記住這些臨時的訊息,更要能「第一時間」轉換成有效的任務與行動。

PARA 筆記整理法實作示範:簡單可行個人第二大腦知識管理系統

圖片
如果你常常覺得自己需要整理的資料非常的龐雜,不知道如何做好有效的分類。或是各種雜亂的資訊混在一起,要決定下一步行動的時候覺得非常干擾,但真的要找參考內容時又找不到。也可能努力的整理出一個看起來很豐富的資料庫,但執行目標、創造價值的產出沒有提升,反而是花了太多時間再整理。

Heptabase 功能圖解教學篇,實現視覺化整理的個人知識管理工具

圖片
你可以想像在進行一個專題研究、規劃一個專案流程、整理相對雜亂資料時,有一個工具可以像是一張超大桌子一樣,讓你把所有筆記攤開,重新建立彼此之間上下前後的連結,並看到整個系統、流程的地圖。 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新興視覺化筆記工具:「 Heptabase 」,這款由台灣開發者創立的個人知識管理工具,非常適合知識學習的整理,但也很適合作為專案流程的規劃。

[高效能職場筆記法-7] 寫好原子筆記,別讓筆記分類變成一座迷宮

圖片
這幾年流行的 卡片盒筆記法 雖然是以知識管理為主的系統,但也可以帶給我們在職場工作筆記、專案任務筆記、時間管理筆記中的許多啟發。前一篇系列文章,提到卡片盒筆記法中的「 長青筆記 」概念,對應到職場筆記中應該要有更多筆記是保持反覆更新的狀態。今天這一篇文章,要分享另一個相輔相成的概念: 「原子筆記」,掌握住你需要的筆記的原子單位,才不會寫出太過分散,或缺乏彈性的筆記 。

[高效能職場筆記法-4] 一張便利貼、一個暫存箱就能改變工作效率

圖片
要讓工作任務更輕鬆但更有效的管理,要克服工作中的各種臨時事項的干擾,要讓自己簡單架構一個可以安心不失誤的工作系統,這時候,準備一個暫存工具,是工作流程必不可少的設計。

讓生活有效管理的 11 則真實筆記案例,簡單筆記系統整理生活雜事

圖片
之前在講 數位子彈筆記系統的相關課程 時,有學員提問:「除了從目標、專案的角度來整理自己的筆記系統外,如果要管理的是生活中的各種瑣事, 可以如何有效地寫筆記,才能更有效率、更有動力,也更有成果的管理生活中的雜事呢? 」

[高效能職場筆記法-3] 練習五個覆盤步驟,用解決問題取代空想計畫

圖片
推進任務、專案,或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最好辦法,常常是從解決問題出發,而非重新設定目標。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,最好的計畫就在我們原本已經執行的步驟中,只要發現問題,調整原本的步驟流程,或是在自己目前的執行方案中加入一兩個新行動,然後一個更好的成長循環就開始產生。(延伸閱讀: 鍛鍊解決問題、拆解任務思考力,我從練習寫作教學文章開始 )

2021覆盤:如何用標籤管理上萬則筆記?Evernote, Notion, obsidian 都適用

圖片
在上 時間管理課程 、 數位子彈筆記課程 時,我通常都會示範很多自己的真實任務筆記案例,這時候往往都會看到我在 Evernote 中利用標籤快速切換各種專案、任務筆記,非常便利。於是常常會有學員問我: 「如何利用"標籤"(Tag)來管理大量的筆記資料呢?」 今天這篇 2021 回顧,我想統整自己實驗、實踐、調整了 10 年以上的標籤運用系統,分享一個「標籤」整理的方法論,並且無論  Evernote  ,還是 Obsidian 、  Notion  這些擁有標籤(或類似標籤)功能的工具中,其實都可應用。

2021覆盤:單純的筆記,累積的效力,分析四則案例的筆記法

圖片
這兩年同時要兼顧小小孩的成長、工作上的多個專案、部落格寫作,以及課程的邀約,在時間上確實很難做到面面俱到,也難免犯了各種錯誤。在這樣的過程中,幸而多個面向的專案都還是逐步往前推動,也各有不同的新挑戰、新成績。 只是在每一個諸事繁雜的情境,每一個挫折犯錯的時刻,每一個尚未能做出成績的緩步當下,推動我繼續保持前行的,或許最重要的就是「筆記的力量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