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雙子座流星雨
什麼是流星?
在太陽系除了有行星、衛星及眾多小行星外,還有很多所謂「太空垃圾」的碎石塵粒。當這些塵粒掉進地球的大氣層時,由於速度非常高,地球大氣會對其產生一種於流體力學中所稱的衝壓力(ram
pressure),令塵粒高溫發亮。有些流星會發出大量光芒,甚至在日間可見(尤其是人造的太空垃圾),我們對極光亮的流星又稱為火球
(fireball)。這些不能預測突如其來的流星稱為偶發流星。偶發流星並不罕見,在足夠黑暗的地方進行一兩小時觀星就很有機會看到。在深夜日出前看到偶發流星的機會較高。
什麼是流星雨?
認識流星雨前必須先認識彗星
(Comet)。彗星源自於太陽系外圍,是在太陽系初生成時已經存在的天體,它們會因行星的重力擾動而掉到太陽系之內。當它們接近太陽時會受太陽輻射及太
陽風加熱及電離,令其表面的物質脫落,所以在彗星所經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堆碎石!而這堆碎石因慣性關係會繼續圍繞太陽運轉,換言之彗星的軌道是一堆一同移
動的碎石。部份彗星的軌道更會和地球的軌道重疊!由於兩者的軌道是相對固定的,地球在每年的特定時候都會接觸到彗星軌道留下來的碎石。在地球上看,這些碎
石就有規律地由同一點向四方八面散發出來,這點正是彗星的軌道所在,稱之為輻射點。地球在一年中經過多條彗星軌道,會發生很多次的流星雨,為了方面說明,
流星雨會以其輻射點所在的位置而命名,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就位於獅子座了。
雙子座流星雨
母彗星: 3200
Phaethon
彗星公轉週期: 1.43年
活躍期: 12月4日 - 12月17日
高峰期: 12月14日 7:30am (香港時間)
流星速度(v): 35km/s(較慢)
亮度指標(r) : 2.6 (中等)
(資料來自: 國際流星組織IMOhttp://www.imo.net/)
根據國際流星組織的預測公佈
2012雙子座流星雨的每小時天頂流星數(ZHR)約是120。
右圖顯示雙子座流星雨輻射點在12月5日至20日之間的位置變化。圖中心的星座就是雙子座。
|

|
三年數據比較
(X-軸:日期 Y-軸:每小時天頂流星數)
總括過往三年數據,雙子座流星雨的高峰期皆發生於12月14日左右,每小時天頂流星數均超過100。
星空及輻射點資料

12月14日 約晚上九時的星空 - 香港太空館 - 網上星圖
踏入冬季,除了可以欣賞多個壯麗的星座,亦可觀察到不少明亮的深空天體。在這裡介紹幾個不錯的觀測目標:
1. 獵戶座 - 冬季的皇牌星座,眾多的一等星及引人注目的排列圖案最適宜初學者欣賞。
2. 天狼星 - 位於大犬座的天狼星是夜空中之光度排名第一的恆星,只要天色清朗,即使在家中亦不難看到。
3. M45七姊妹星團 - 最明亮的疏散星團,肉眼看似一塊很小的雲團,用大眾化的雙筒望遠鏡欣賞亦已十分壯麗。
4. M42獵戶座大星雲 - 天文望遠鏡的最佳觀測目標,打開初學者認識宇宙大門的首選深空天體。
雙子座流星雨輻射點東升時間: 約 7:30 pm
月光資料
|
月落時間:12月13日5:44pm
月出時間:12月14日7:32am
|
12月14日為農曆初二,月光毫不影響觀察。 |
可觀性
★★★★★
滿分
到哪裡欣賞流星雨
雙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於日落後隨即在東面升出,因此可選擇望向東方而且視野良好的地方。另外大部份流星並不光亮,在光害較為嚴重的地方將難以觀測流星。觀察者該侍輻射點升出後才有機會看到流星雨。
以下有幾個地點可供考慮:
1
|
大浪西灣(宜過夜觀測)
可看到東邊地平線,視野極佳而且光害甚少。但山路難行,不宜搬運望遠鏡,晚上因海風的關係可能特別寒冷。
|
2
|
萬宜水庫東/西壩(宜過夜觀測)
東壩比西壩離市區略遠,光害的影響亦較輕微,兩壩望東的視野皆不錯(東壩略好一點)。但如遇上漁船在對開海面捕魚,觀察將大受影響。於西壩往壩下方前進可找到天文公園,內裡有與天文相關的展品及一些觀星設施。
|
3
|
石澳(過夜或不過夜皆可)
東、南(尤其南方)的視野很好,光害條件可以接受。港島區的市民在交通上較為方便。
|
4
|
大美篤船灣水壩(過夜或不過夜皆可)
交通方便、地方寬敞,而且東方光害較少。如不過夜的話可在11時乘車回大埔墟火車站。
|
5
|
大坳門清水灣郊野公園風箏場(過夜或不過夜皆可)
交通尚算方便,場地空曠,光害不強。有良好的衛生間、涼亭等設施 |
光害是重要因素,早前港大在全港多個地區進行了光害調查,如欲了解不同地方的光害情況,可瀏覽以下網頁:
http://nightsky.physics.hku.hk/
觀看流星的祕訣
1.躺在地蓆之上看著天頂
2.有耐性
3.不要使用白光電筒,有需要照明的話可使用紅色或以紅玻璃紙包著的電筒
4.如打算過夜觀測,務必多帶外套,否則後悔莫及
5.看流星只需使用肉眼,不需要望遠鏡
6.應以觀測輻射點升出後的時段為主
十二月觀星活動
1. 香港天文學會 - 會員活動 : 《雙子座流星雨》觀星營 8/12-9/12
2. 星匯點
-「冬賞星雨」觀星營 15/12 - 16/12
3. 香港觀天會 - 全天星空巡禮 15/12 - 16/12
4. 香港太空館、天文匯 - 天文嘉年華 11/12
5. 香港太空館、香港觀天會 - 天文快樂時光 19/12
6. 坐井會 - 「坐井觀天四十載‧雙子星雨賀會慶」觀星營 15/12 - 16/12
相關公開講座
暫無
有關流星雨的概念 - ZHR及高峰值
大家或許會留意到,每當提及流星雨到底有多少顆流星時,總會見到一個寫成「ZHR=XXX」的資料,字面上這個「XXX」解作每小時所能看到的
流星數。例如2012年雙子座流星雨的ZHR預測約為120,一般人看到可能會以為於流星雨發生當晚每小時都可以看到120顆流星,但當中有兩大錯誤。
ZHR(Zenith Hourly
Rate)直譯就是每小時天頂流星數,而這個數字是國際通用的。但由於不同地理位置所看到的流星雨現象會有分別,所以這個國際通用的數據其實有前提或假設!
首先ZHR只是一個比率,是時間及流星數的一個比率,但流星雨的高峰持續時間可能少於一小時!假設某觀測者在整晚六小時中一共看到20顆流星,當中有10
顆流星是在30分鐘內出現的,而其餘10顆則均衡分佈於其他時間,那麼該30分鐘就是這次流星雨的高峰期。然後在符合一些觀察條件的
情況下他的每小時天頂流星數(ZHR)就可定義為ZHR=10X2=20(半小時為10顆,1小時就是
20)!留意ZHR只是考慮高峰時間,如果那10顆流星是在10分鐘內出現,那麼ZHR就等於60!所以ZHR只是指出高峰期時流星雨的出現頻率!第二個
要考慮的是觀測條件;要在ZHR=20的預測下看到每小時20顆流星的比率,即使預測準確,還要符合這些條件: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90度天頂,附近無山無
雲全天100%視野;而且天氣情況極佳,人眼可以看到6.5等的星!而基本上只有世上最適合用來觀星的地方才能符合這些條件!
ZHR的計算式是:
(From
Wikipedia)
N是真實看到的流星數、k是天空的被覆蓋率(0-1)、Teff是觀測時間(1/2/3...小時)、hR是輻射點高度、lm是人眼當時所能見極限星等、r為一個參數,例如獅子座流星雨的 r = 2.5
換算下,可以得出真實看到的流星數的算式為:

有興趣的朋友可計算自己心儀觀測地點的可見流星數是多少。以中大作例子,假設高峰ZHR=20發生在凌晨
5a.m.,當時流星雨輻射點的天球緯度為60度,全天視野為80%(k=0.2),極限星等為3(算是光害嚴重、天空透明度低的假設),那麼可以得出N
=0.3!其實這個計算的正確使用方法(科學目的)是將真實看到的流星數(N)換算成ZHR時用的,而不是將ZHR換算成N,但有興趣的話都不仿玩一玩。
如有任何疑問及查詢,歡迎電郵到ccl_t@hotmail.com
製作:陳俊霖@天文園
更新:2012年11月23日

|